当前位置 :主页 > 淮南资讯 > 内容正文

【安徽日报】培育品牌 强链延链

【 发布时间:2024-01-20 】

  安徽日报2024-01-0508版   - 本报记者 柏 松

  1月4日,记者来到淮南市寿县张李乡油坊村的“小微园”,只见流水线上一片忙碌景象,工人时光丽正在包饺子、馄饨,准备打包发往上海、苏州、合肥等地市场。

  油坊村利用村集体建设用地建设了约5000平方米的“小微园”,引进安徽饺欢天食品有限公司,带动周边302位村民就近就业。

  淮南市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不断优化政策供给,拓展增收渠道,创新“小微园”乡村产业模式。该市以寿县为重点,投资3.64亿元,实施85个“小微园”产业项目,实现了产业项目由“小散弱”向区域性、规模性转变。

  “我们将按照即建即用的原则,加大‘小微园’建设和扶持力度,为群众提供家门口就业机会。”寿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沈春说。

  在淮南市潘集区芦集镇城北现代农业产业园,种植户胡泽海带着5名脱贫户采摘草莓。“我种了16亩草莓,一个月之前就上市了。”胡泽海说,“草莓收完后,还能种酥瓜和西瓜,每亩收入4万元。”

  “我们将以产业园为抓手,扩大产业规模,培育产业品牌,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做出新成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潘集区乡村振兴局局长吴承红说。

  利用“小微园”,淮南市建立“企业+乡镇+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特色产业和中小微企业聚集,以小微力量汇聚乡村振兴动能,实现共同富裕。

  在淮南市大通区孔店乡河沿村的草莓分拣中心车间内,工作人员正在分拣草莓。河沿村是远近闻名的草莓产业基地,带动周边近40位村民就近就业。

  “咱们共同努力,勤劳一定致富!”淮南市财政局驻村帮扶干部王更生对脱贫户闫其跃说,“未来,我们继续围绕草莓做文章,相信生活会越来越美好。”

  (责编:王倩,初审:田野,终审:余永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