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宣城资讯 > 内容正文

奋进新征程 | 我市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侧记

【 发布时间:2022-11-09 】


花钱必问效 无效必问责

——我市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侧记

金秋时节捷报传。

9月份,市目标办通报了2021年度省对市政府目标考核结果,我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位居全省第一档次。

“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积极构建以事前绩效评估为关卡、以绩效评价为手段、以结果应用为保障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有力打破预算分配固化格局,全面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真正把财力用在“刀刃”上,让人民分享更多改革发展成果。

悄然进行的理念变革

如何让财政支出更加高效?怎样用有限的资金为老百姓办更多实事?考验着政府的治理智慧。

2019年起,为响应中央和省发出的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动员令”,我市成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市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

“过去,大多单位的资金管理模式都是‘重收入轻支出、重分配轻管理、重使用轻绩效’。”市财政局预算绩效管理科负责人雷晓东介绍,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全新的财政管理模式,它的核心要义是“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这意味着,一旦资金使用效益低,轻则收回资金,重则问责相关单位及人员。

正因如此,改革之初,面临的问题千头万绪,遇到的矛盾错综复杂。

但是,改革关头勇者胜。

针对部分单位的一知半解,我市把预算绩效管理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采取财政讲堂、现场办公、“一对一”指导等方式,以无数次点对点、面对面的交流讲解,让“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为进一步提高绩效评价的客观性和权威性,我市打造了预算绩效管理专家库和第三方机构库,做到“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随着一系列改革措施的落地生根,全市预算绩效管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场影响全市财政工作的深刻变革不断上演。

为资金套上“紧箍”的管理闭环

经过3年多的探索,目前我市已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尤值一提的是,覆盖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链条管理闭环,为我市财政资金套上了“紧箍”。

不少部门财务人员坦言,在过去,预算申报、项目设置相对随意,需要花多少钱也随意。而现在,这种随意再也行不通了。

我市创新预算编制方式,重点加强“事前绩效评估”管理,即通过评估项目有没有必要做、方案合不合理、预算实不实、能不能实现预期效果,以此决定是否安排预算资金。

同时,我市还要求绩效目标与预算编制同步申报、同步审核、同步批复下达。这意味着每个部门在申报项目时,必须去评估钱花出去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事前有评估,事中事后则有评价和监控。

预算执行的进度如何?绩效目标完成得怎样?各单位要及时报送、分析,而财政部门也要进行监控,并要求单位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纠偏。 (下转第四版)

花钱必问效 无效必问责

(上接第一版)

对于项目最终完成情况,将开展单位自评、部门评价和财政评价。今年以来,我市已选取150个项目进行财政重点绩效评价,涉及资金73亿元。

评价结果,将被作为下一年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采取“优先、支持、从紧、取消”等方式,对交叉重复和碎片化的项目予以调整,对低效无效的资金一律削减或取消,通过绩效成果应用不断优化财政资源配置,促进政策效果提升。

重点项目绩效目标和绩效评价结果,还会随部门预决算同步向社会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向同级人大报送。2021年全市公开重点项目绩效目标176个,财政重点绩效评价结果116个。

对于这样的管理闭环,我市多个市直部门的负责人表示,以前是“要钱难”,现在是“花钱难”,“只管花钱,不管问效”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精打细算的“宣城经验”

改革不停歇,创新不止步。

在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过程中,我市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形成了一批引人瞩目的“宣城经验”。

在泾县,预算绩效管理做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各单位的考核。该县对预算绩效管理较好、绩效评价结果为优秀的单位、表现突出的财务人员进行通报表扬。组织不力、机制不健全、严重偏离年初绩效目标、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为“差”的单位,则会由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县纪委监委,约谈其单位主要负责人,督促限期整改。

近日,市财政局创新开展2023年部门预算绩效专项评审。事前,“线上”搭建工作交流群,“线下”开展培训、上门辅导,提高预算单位编报质量;事中,选取绩效专家、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组成评审组,预算单位财务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同时参加评审,为预算绩效管理“借好外力、用好内力”;事后,将评审分为优良中差四个档次,评审结果作为2023年部门预算安排的重要参考,并纳入年度预算绩效管理考核。

市财政局预算绩效管理科负责人雷晓东表示,下一步,将紧紧围绕省委“一改两为五做到”决策部署,以我市百名科长“五比五评”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拉高标杆,把创新做成常态,推进我市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向纵深发展,让群众看到财政资金真实绩效,让更多的真金白银实实在在用于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