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宣城资讯 > 内容正文

孔晓宏:以开放加速内陆城市高质量发展

【 发布时间:2022-10-17 】

以开放加速内陆城市高质量发展——访党的二十大代表、安徽宣城市委书记孔晓宏

在安徽省东南部,有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安徽宣城,这里有毗邻苏浙、地近沪杭的地利之便,却由于地处内陆限制了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宣城抓住重大战略红利期,加速推进高水平开放,从内陆走向开放的前沿,实现了开放型经济跨越式发展,为内陆城市开放发展探索了有利经验。

党的二十大代表、安徽省宣城市委书记孔晓宏

迈入新征程,党的二十大代表、安徽省宣城市委书记孔晓宏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报告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相关部署,为宣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宣城将全面深入贯彻二十大会议精神,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纵深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积极打造内陆高水平开放新高地,加速推进宣城高质量发展。

改革创新中加速高水平开放

十年来,宣城抓住机遇,激涌开放浪潮,加速赶超发展。孔晓宏介绍说,十年来,宣城在开放型经济建设领域主要取得了四方面成就:一是对外贸易加速转型。二是产贸集聚融合发展。三是双向投资提质增效。四是开放平台能级跃升。

这十年,宣城外贸规模不断壮大,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数量由2012年的339家增加到2021年的687家,年进出口额过千万美元的企业达64家。货物贸易进出口额由2012年的13.5亿美元,增加到2021年的28.3亿美元,年均增长8.6%。产贸集聚融合发展方面,宣城成功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试点城市,累计获批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4个,位列全省第一,去年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实现进出口8亿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28%。

这十年,宣城双向投资提质增效。外商直接投资(FDI)由2012年的1207万美元,增加到2021年的8221万美元,年均增长23.7%。2021年,全市外商投资企业总数达195家。对外投资企业数量从2012年的12家上升到2021年的42家,协议对外投资额由2012年的1.03亿美元,增加到2021年的2.5亿美元,年均增长10.4%,外经企业对外投资地扩大至11个国家(地区)。

这十年,宣城开放平台能级快速跃升。按照“边建设边发展边申报”的创新思路,全面启动宣城综合保税区起步区建设。同时,宣城支持皖东南保税物流中心(B型)做大做强,积极拓展多式联运新通道,与浙江海港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设宁波舟山港宣城国际陆港项目,打通宣城—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对外运输新通道,推动企业国内段运输成本下降33%以上。

当前,宣城正以体制机制创新加速促进高水平开放。孔晓宏表示,安徽自贸试验区宣城联动创新区于2021年9月18日获批成立后,宣城统筹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一体推进,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任务,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积极承接安徽自贸试验区溢出效应。一年多来,已探索形成14条自主改革、主动创新成果。对照全国322项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宣城梳理出可复制推广的230条经验,目前已复制推广其中204条,复制推广完成率达89.7%,有力助推了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宣城积极建设开放新高地的步伐不停。孔晓宏说,去年召开的市第五次党代会明确了打造“五个新高地”的奋斗目标,其中尤为重要的一项是通过打造活力迸发的改革开放新高地,全面点燃发展引擎,努力实现跨越赶超。“面向新征程,宣城将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纵深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积极打造内陆高水平开放新高地,推动产业发展协同协作,推动‘两圈多廊带’建设走深走实,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营商环境融入融合,奋力跑出进位赶超的‘加速度’”。

承接长三角产业的前沿阵地

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宣城市已构建起与沪苏浙地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在国家区域重大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招商引资项目80%来自沪苏浙地区、2021年全市亿元以上项目到位长三角资金1101.2亿元、形成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600余户的规模集聚效应……作为中部内陆地区城市,宣城积极主动作为,在开放中承接了自贸试验区改革红利,也承接了产业转移的红利,以高水平开放加速高质量发展。

“宣城作为安徽对接沪苏浙的桥头堡、融入长三角的'前沿阵地',吸引和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始终是重要目标和工作导向。”孔晓宏表示,党的十八以来,宣城紧紧把握长三角产业转移战略机遇,优化打法战法,形成了一整套融入新平台新机制新举措。

十年来,宣城把“一地六县”合作区(“一地六县”合作区包括上海光明集团绿色发展基地,江苏省溧阳和宜兴市,浙江省长兴和安吉县,安徽省郎溪县和广德市。)建设作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的“一号工程”,以苏皖合作示范区为先导,不断深化沪皖、苏皖、浙皖合作,全力引进一批具有“引爆”效应的“压舱石”项目。

十年来,宣城坚持市领导带头招、“一把手”亲自抓,顶格推进“双招双引”,调整完善招商体制机制,编制十大特色产业链招商地图,探索社会化招商、商会协会招商新模式,紧盯沪苏浙全力以赴招大引强、招群引链、招新引优,实现一大批高质量项目相继落户。

十年来,宣城做大做强“园区平台”,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开发园区“管委会+公司”改革,狠抓单位能耗产出效益评价和“标准地”改革,成功处置僵尸企业和低效企业483家,盘活存量土地、闲置土地1.89万亩。

十年来,宣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夯实政务服务“最先一公里”,开展为企服务“先行一步”;实行“一把手”工程,优化营商环境“提速一步”;做优营商环境“监督一点通”,解决企业诉求“快人一步”,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磁场效应”。(吴力 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