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淮南资讯 > 内容正文

市农业农村局:真抓实干谱写“大托管”扩面提质增效新篇章

【 发布时间:2022-09-16 】

  省委书记郑栅洁在淮调研时强调:“‘大托管’这个模式很好,闯出了一条新路、总结了一些经验,农民满意、粮食增收、效益增加。要在淮南全覆盖地推广,在这个基础上向全省推广、向全国推广”。郑栅洁书记的讲话字里行间饱含着对淮南“大托管”工作的充分肯定和殷切期望,让农业农村部门的干部群众备受鼓舞、充满干劲。为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郑栅洁书记调研时的讲话要求,市农业农村部门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发展思路,真抓实干谱写“大托管”扩面提质增效新篇章。

  念好“扩”字诀,推动农业生产“大托管”扩面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大托管”工作,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取得的成效前所未有。但是对照郑栅洁书记提出的全覆盖推广要求,“大托管”推广差距还很大、任务还很重,市农业农村局将在扩面上做足功课、下足功夫。在扩大宣传上,将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高效率地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利用媒体、广播、微信群等宣传媒介,对偏远地区、外出打工人员等群体广泛宣传,说政策、摆事实、算好账,让“大托管”创新政策家喻户晓,让农户更深刻认识农业生产“大托管”带来的好处,明白加入生产“大托管”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粮食产量,可以省时省力、放心外出打工,最终提高收入。在扩大队伍上,将加强对农技干部、科技特派员的指导培训工作,为“大托管”注入更多科技力量。加强对乡镇、村干部的培训,建立一支有效宣传、落实政策、推进“大托管”发展的精干队伍,做到乡镇、村都有“明白人”。结合“大托管”的特色和职业农民培育,培育一批专业从事农业服务的专业队伍,结合农业机械化,建设市、县区、乡镇农事服务中心,更好地为托管土地生产服务。在扩大面积上,7月份,我市出台了《淮南市农业生产“大托管”改革提质扩面增效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提出了今年实现全程托管面积160万亩、2023年200万亩、2024年300万亩的奋斗目标,市农业农村部门将积极引导农户将经营权委托给村集体,推进整村托管,力争3年内70%的行政村开展“大托管”,单季托管面积500万亩以上、占适宜粮食种植面积的70%,实现全覆盖目标。

  练好“基本功”,推进农业生产“大托管”提质

  我市将加快“小田并大田”进程,促进耕地质量提升。积极规划托管土地的整理,对丘陵地带,开展适应高程的“坡改梯”土地整理。对平原地区,撤埂并田,形成“田成方、渠成行”。注重田间灌排渠建设,尤其是排涝设施建设,降低农作物渍害。结合乡村振兴、高标准农田、土地全域治理等项目,对整村托管村开展土地整理给予重点支持,推进“小田并大田”,促进耕地质量水平提升。实施标准化、品牌化粮食工程,促进粮食品质提升。对整村托管的试点村加强农业技术服务,开展整套农业生产技术实施工作,制定种植规程。加快品牌建设,全力打造全市区域性农产品公共品牌“淮畔良品”和“淮畔粮品”。今年将继续举办第二届全市优质大米大赛,打造淮南大米品牌。结合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打造一批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网络直播销售等渠道,推动本地农产品“出得了村、进得了城”,进一步实现农产品增值、农民增收。

  同时,我市还将做大做强“农管家”服务公司,促进服务水平提升。农管家服务公司在“大托管”推进中起到居中服务的作用,市农业农村部门将推进农管家服务能力提升,支持引导其全面提升宣传服务“两委托”、协助田地整理、协调农资集采、对接金融服务、搭建数字平台、指导科学种植、推进品牌建设等业务水平,加快“大托管”信息平台建设,以“农管家”公司为平台,强化人才、技术、资金支撑,健全完善“大托管”服务体系,全力为托管主体提供更方便、更精准的服务。

  打好“组合拳”,促进农业生产“大托管”增效

  在加大政策资金支持上,持续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加大对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种粮主体的支持力度,及时协调解决政策落实中的难点堵点问题,真正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在集聚金融力量支撑上,由于金融资本的力量在“大托管”推进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包括农田整理、农机购置、粮食收购等环节都需要资金,保险等金融服务机构与服务主体之间的密切沟通与协作也需要加强,市农业农村部门将引导金融服务主体积极对接“大托管”,创新推出更多适合的金融产品,进一步降低农业生产风险,提高生产效率。在加快培育服务主体上,进一步开展服务主体的培育,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壮大本地农业生产服务主体,提升全市农业生产服务水平和能力,使农业种植真正达到降本增效。在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上,根据资源禀赋,扶持乡镇、村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筹备好淮南市第二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擂台赛,培育好我市本地产业发展项目。实施好农村居民本地就业“121”计划,组织实施农业生产大托管改革后从传统农业种植中解放出来劳动力就近就业,使小农户“离得了土、务得了工”,增加工资性收入。(记者苏强)

  (责编:王倩,初审:田野,终审:余永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