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淮南资讯 > 内容正文

做足“减”字文章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 发布时间:2021-05-29 】

  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结合“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聚焦传统现场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堵点”、“难点”问题,围绕减材料、减事项、减时间、减流程,做足“减”字文章,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不见面开标,减少现场人员聚集

  为统筹落实好交易活动的正常运行与疫情防控要求,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创新推出“网上办、不见面”开标模式,全程可视化,不审核原件、不接受纸质材料、投标人线上签到、投标文件在线解密、投标人在线质疑、招标人在线回复,这种方式既避免大量人员到现场集聚,减轻疫情防控压力,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实现了招标人、投标人、评标专家物理隔离,开标过程全程留痕,避免招标人、投标人、代理机构、评标专家之间不当接触和围标串标等现象,使得开评标过程更透明、更规范,赢得交易各方主体好评。今年以来“不见面”项目受理827个,“不见面”项目开标310项,成交额37.8亿元。

  优化交易流程,减少企业办事环节

  为了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围绕“放管服”改革要求,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对公共资源交易业务流程进行优化修订,将12步操作流程减少至7步,明确了各类服务事项、操作流程和办理时限,减少人为因素干扰,取消了无法律法规依据环节,解决流程存在的漏洞和盲点,需要现场办理的业务量减少了70%,精简了办事环节,提高了服务效率,项目受理、招标公告发布、中标结果公示环节均在当天完成,交易场地安排、中标候选人公示等环节及时办理,最大限度缩短交易时间,极大提升了平台服务效能,提高了各方市场主体满意度。

  远程异地评标,减少人为因素干扰

  为解决评标过程中专家熟面孔现象和部分行业评标专家不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实现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采用“不见面”开标与远程异地评标相结合的工作方式,通过远程音视频和评标数据交互进行评审,将采购人、投标人与评标专家从地域上最大限度地隔离,减少人为因素干扰,实现各地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硬件设施资源和优质评标专家资源共享,减少了专家费用。评标过程全程网上留痕,公开透明,可查询,可追溯,保证数据可视化、证照电子化、过程无纸化、监管多维化。先后与湖北省十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无锡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梁溪分中心、阜阳蚌埠淮北、宿州等地市建立多城市互为主副场合作机制,对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疫情期间的鼎力相助,湖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给予了高度赞扬并发来感谢信。

  电子投标保函,减轻投标企业现金压力

  由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投标企业传统的现金或转账方式缴纳投标保证金,造成资金占用时间较长,为有效减轻投标企业负担,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大力推行电子保函在招标投标领域的应用,切实减轻投标企业现金流压力。目前,所有进场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实现100%支持电子保函模式,今年以来为4043家企业替代现金保证金9.6亿元,替代率近56%。

  推行容缺受理,减少服务对象“折返跑”

  为了解决群众和企业“缺件难办事”的问题,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实行容缺受理,取消现场提交代理机构资质证、业主单位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货物类采购立项批复等材料,将工程类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列入可容缺受理的范围,实行招标流程和其它审查材料同步办理,既提高了我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效率,又体现了“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情怀,获得服务对象一致好评。(记者李东华)(责编:王倩,初审:田野,终审:张斌)